校准监督执纪问责的“刻度线”
2025-04-14 10:37:22? ?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薛逸群 |
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,但在具体实践中,个别地区在政策执行方面仍存在温差。有的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阶段性不足容易陷入简单否定,导致干部在“多干多错”的顾虑中徘徊观望;有的在执纪实践中尚未完全实现分类施策,对消极懈怠现象与担当作为失误的处置力度存在差异。这种执行过程中的平衡把握问题,既影响了纪律的权威性,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部队伍的活力。 执纪问责的“刻度线”何以出现偏差?根源在于相关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,尚未完全构建起权责对应的量化指标,以及纪检监察干部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判断能力有待提升。校准这把“纪律标尺”,既要标定刚性刻度,也要注入人文温度,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衡量行为的“公平秤”。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将“宽严相济、精准得当”作为纪律执行的核心要义,为新时代监督执纪校准了政治坐标。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牢“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”的理念,建立分级分类的问责制度体系。通过绘制“负面清单”标定“带电红线”,配套“容错清单”明确“安全区间”,把“三个区分开来”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。 纪律执行需要刚柔并济的精准把握。监督执纪既要体现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,也要彰显治病救人的组织担当。在具体实践中,既要通过严格监督维护纪律刚性,也要注重在调查核实中充分考量行为动机、客观条件和实际后果。对于改革探索中出现的非主观过错,应当建立多维度的评估体系,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客观环境,又准确区分工作失误与违纪行为的界限;既对触碰红线的行为坚决亮剑,又对符合容错条件的情形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。通过“四种形态”的精准运用,构建起轻重分明的处理机制,让纪律处分既成为约束行为的红线,也成为教育帮扶的起点。推动制度约束与组织关怀形成良性互动,既维护纪律的严肃性,又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,实现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 校准工作需要持续打磨刻度。要建立典型案例数据库和量纪参考体系,通过“以案代训”“跟班学习”提升基层执纪能力。针对问责畸轻畸重、量纪尺度不一等问题,上级纪委监委应加强全流程督导,既防止“高举轻放”的破窗效应,又杜绝“矫枉过正”的寒蝉效应。 纪律的刻度里,镌刻着组织的信任与干部的担当。当监督执纪既有雷霆万钧的刚性,又有春风化雨的柔性,纪检监察“利器”就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熔炉中淬炼得愈发锋利。让每道纪律刻度都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芒,让每名干部都能在清晰的规矩中放手拼搏,这或许就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最生动的注脚。(何思微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