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“胖”急乱投医
2025-04-18 10:00:48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“12岁男孩极端减肥被送进ICU”一事引发关注。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青少年在减肥时缺乏科学指导,盲目听信网上减肥教程,减出一身问题的不在少数。 完全断碳水、日均高强度运动,这套离谱的减肥教程,成年人恐怕都吃不消,何况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?这不得不批评一下这些“心大”的父母,自己孩子都瘦脱相、减出问题了,才后知后觉赶去就医,实在太不应该。 为何这些青少年会盲目减肥?通常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“真的胖”,出现肥胖问题了。另一种是“觉得胖”,担心被嘲笑而盲目减肥。前者多出于父母的“不作为”与“不会为”——既没有在孩子长胖前及早干预,也没有在其长胖后提供正确指导。后者常见于家校没有做好必要沟通与心理辅导,尤其是在校内。比如,起外号、笑外貌、讽体形等校园常见的行为,其实也是校园“冷暴力”的一种。这种语言霸凌看似伤害不大,实则容易加剧肥胖青少年的自卑心理,甚至导致性格孤僻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可现实中,不少学校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与心理辅导,既管不住多嘴的学生,又帮不了“怕胖”的学生。多重压力下,“胖急乱投医”的青少年,可能就会轻信那些无资质的减肥博主,从而误入歧途。 青少年减肥减进ICU是一记警钟。在“小胖墩”越来越多的当下,青少年减肥已非个人问题,而是关乎公共卫生的社会议题。眼下,部分青少年被畸形审美裹挟,相关医疗支持与监管也存在“缺位”,种种矛盾直指作为大人的我们,应当有所作为、及时作为。从取缔畸形营销到完善医疗支持,从重塑审美认知到培养家庭习惯,唯有全社会共同构建涵盖食品监管、教育评价、城市规划的系统体系,才能让孩子在健康与自信中成长。 减重从来不是目的,也不是与身体作战,而是为了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告别、迎接更健康自信的自己。这个浅显道理,大人们应该跟孩子们说清楚、讲明白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